姚伯齐,1940年生于西安,成长在南阳市,长期工作在家乡长江之滨的湖北省监利县。1992年为监利县文化馆副研究员,1998年为郑州画院一级 美术师。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文化艺术交流委员会名誉会长及多个画院名誉院长。擅长中国山水画,以焦墨名世,泼彩亦有独到之处。出 版有《姚伯齐山水画集》、《姚伯齐画选》、《姚伯齐画集》、《姚伯齐焦墨画选》和《姚伯齐泼彩画集》。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湖北省美术院、郑 州美术馆等地举办多次大型个人画展。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主持召开了《姚伯齐山水画艺术研讨会》,中国画研究院收藏其焦墨《山魂之一》、《山魂之三》和 泼彩《峡江渡》三幅作品。荣获中国百杰画家称号,并获悉尼、荷 兰、旧金山国际文化交流奖。作品还在日、韩、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展出、获奖和被收藏。《人民日报》、《今日中国》、《中国文化报》、《美术》、《国画家》、《中国画》、《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国画艺术报》、《收藏》、《中国书画艺 术报》、《中国画家》、《中国书画收藏》、《画坛》、《中国美术》、《中原书画报》等诸多报刊均有专题专版专刊评介。润格:10000元/平方尺。写 山 真 骨 ——评姚伯齐大幅山水巨作《三峡魂》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画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的壁画就有山水题材,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山水为重要背景的人物画,到南朝独立的山水画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刘宋时期还出现了精彩的山水画论专文《画山水叙》(宗炳)、《叙画》(王微),隋唐山水画已成熟,而到五代和北宋山水画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荆浩、关仝、 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煦等大家,两宋以降山水画代替人物画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主要画科。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难以企及 的丰碑。当代山水画如何发展,如何创新,的确是摆在画家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最近,欣喜的看到姚伯齐先生继《魂系三峡》后,又精心创作了6960 cm×248 cm的大幅焦墨山水《三峡魂》,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山水画的鸿篇巨制,表现三峡题材史诗般的佳构。姚伯齐曾受到张仃先生焦墨山水的启发,并受到张先生的指 导,多年从事焦墨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他的焦墨山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等地展出后,就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和好评,90年代末创作《魂系三峡》,取得阶 段性的成果。这一切都为他进一步拓展焦墨山水的大境界作了学术和技术准备。北宋山水画家郭煦在其山水画专论《林泉高致》中赞叹:“山川,大物也”。崇山峻岭,大江大川,是自然中的大物,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水乃天地 之大美也。中国人喜欢山水画,就是具有热爱天地之大美的自然情结,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有一种大象思维的方式。《老子》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讲“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乘云气, 骑日月,而游手四海之外”,庄子还提出“法天贵真”的美学思想。所以,中国古代哲人不但要析万物之理,而且还要判天地之美,他们在精神上“出入六合,游乎 九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所以中国人观察山水之大物,是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境界的重要途径。